5月6日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云南省元谋县召开的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上强调

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

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牛鼻子”怎么抓?

现代化灌区如何建?

这份经验帖

值得收藏!

云南元谋节水灌区 云南省水利厅供图

高位推动,强力推进改革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全省重要改革事项重点推进,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改革工作。先后在陆良县、元谋县召开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现场推进会,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改革责任。省级财政每年安排759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此外,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纳入粮食安全党政责任制考核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农民用水合作社发放的水权证、社员证和股权证 云南省水利厅供图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纳入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考核。省、市、县三级均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2020年,浙江省率先完成改革任务2018万亩, 建立“四项机制”,创新开展“八个一”村级改革 (建立一个用水组织、颁发一本产权证书、落实一笔奖补资金、制定一套规章制度、记好一册电子台账、明确一条节水杠子、采用一种计量方法、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把改革任务压实到田间地头。

浙江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 浙江省水利厅供图

精准施策,把握关键环节

宁夏深化农业水价改革, 全面完成农业用水权确权,22个县区全部执行新水价 。主动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建立用水权收储和政府调控机制,赋予用水权融资功能,将水资源变成“水资产”,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近两年完成用水权交易186笔,交易水量1.053亿立方米,金额达3.8亿元。

宁夏引黄古灌区(唐正闸)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供图

云南省把调整水价作为改革的核心,在完善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供水成本、运行维护费用、水资源稀缺程度、农户承受能力合理测算并制定农业供水价格 ;加强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因地制宜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逐步推进分类定价,并积极探索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不断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水。

两手发力,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山西省采取三种模式筹措建设资金:一是 争取专项债支持 ,2022年全省专项债用于灌区建设达10.2亿元。二是 通过争取专项债支持、股权合作与互利共赢 。三是 抓住当前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模式筹集资金 ,省财政筹措资本金45亿元,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合同节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江西省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 采取“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等方式,延伸灌区管理职能 ,积极推行工程运行管理集约化、专业化和维修养护物业化、市场化,由第三方作为维养主体。此外,江西坚持把“两手发力”落实资金作为灌区项目竞争立项的先决条件,“要争资争项必须早干先干”的灌区项目计划管理新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江西赣抚平原灌区 江西省水利厅供图

宁夏充分 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一是扩大政府投资。指导市县用好用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通过一般债、专项债、先行区建设基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二是吸引社会投资。指导引进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模式推进海原西安、沙坡头兴仁供水等10个项目,已落实投资 26.7 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 60%。三是强化试点引领。坚持“一县一策、一灌区一策”,以利通区整县域、贺兰县金山、西夏区镇北堡等整灌域为试点推进全区现代化灌区建设。

机制先行,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云南省按照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 将机制建设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创造性实践“六大机制” ,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机制、群众全程参与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管养护机制,系统推进改革。同时在元谋大型灌区、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红河州泸西县弥泸大型灌区等地,开展农田水利试点改革。

陆良县中坝高效节水灌区 云南省水利厅供图

宁夏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水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推动灌溉供水由“人工管理”向“智慧管控”转变 。一是搭建基础运行环境。目前全区已建成“水利云”并迁入自治区“政务云”中心,形成以“云、 网、端、 台”为支撑的智慧水利基础运行环境。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自流灌区大中型水闸、三大扬水主要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三是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在青铜峡灌域、隆德县渝河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文案 | 孟京 杨晶

责编 | 孟京

校对 | 王子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