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可以这样“玩”

主题起源


(资料图片)

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对区域游戏进行了分享,通过分享发现:连续一周都没有人选择去图书区。

天天举手说道:“咱们图书区都没有人喜欢去。”

我追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去图书区?”

子庆站起来说:“有的书看不懂。”

小玉摆着手说:“看书没意思。”

大宝:“看一会儿就不想看了。”

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问道:“谁有好办法,能让图书区变得有意思?”

天天眼睛闪着光,说道:“咱们一起做一本特别有意思的图书,让每个小朋友都喜欢。”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纷纷附和着:“这个办法好。”

图书区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我们班级的图书区较为“冷清”,幼儿很少光顾,即使去到图书区待的时间也较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大班幼儿要求能专注地看图书、喜欢与他人讨论图书中的有关内容、对图书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具有书面表达的初步技能等。”开展自制图书的系列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丰富幼儿有关图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奠定基础。

此外,幼儿还对“开超市”和“种植”感兴趣,因此我们进行了投票选择。幼儿小组合作进行票数统计,我和幼儿一起进行了验票,最后统计结果为:“图书故事”16票,占总人数的55%;“种植”8票,占总人数的28%;“超市”5票,占总人数的17%。因此,“图书故事”为最终选定的主题方向。即将进入春季,我们会在自然角和小菜园开展种植活动。

主题脉络

主题确定后,我与幼儿就制作图书的活动展开了讨论:

天天洋溢着笑脸:“书里有好听的故事,我能感受到温暖、有趣和很多爱。”

潇潇激动地说:“我知道小王子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晗晗:“书里有很多字,讲述故事用的。”

毛豆:“书的下面有数字。”

子庆边比划边说:“有的书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没有见过圆形的书。”

然然:“书的下边有出版社。”

基于幼儿的回答,我们梳理出以下活动:

01

图书中有什么?

主题确定初,在与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便发现了图书中的“小秘密”。

晗晗不紧不慢地说:“书里有很多字,讲述故事用的。”

毛豆拿着图书指着说:“书的下面有数字。”

子庆补充道:“有的书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没有见过圆形的书。”

然然回忆着说:“我们家的书下边有出版社。”

从幼儿的讨论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图书的结构很感兴趣,《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基于幼儿对图书里面的数字、文字、形状、内容等的兴趣,生成了活动——图书中有什么?

根据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化的学习方式,我鼓励幼儿自由结组,分工合作进行讨论和记录。幼儿自主选择班级中的图书进行观察和记录,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图书的内容。

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每一组的记录纸上都记录了很多发现的内容。

天天:“我们组发现了书中有字,书皮是硬硬的。”

小毅:“我们发现书中有很多人物比如小兔子、妈妈、小学生,这些人物都有说的话。”

子嘉:“书的后边有条形码、有数字。”

最后我带领幼儿共同梳理,发现书中的“秘密”有:字、书页、人物(动物)、发生的地点(森林、大海、家等等)、时间、物品、标志、有的是硬壳、漂亮的图片、书的后边有条形码、数字等等。

分享的过程中,然然提出书的封面有出版社,很多幼儿听到后一脸茫然,有的幼儿着急来到然然身边看。由于幼儿不认识文字,要想认识出版社有些困难。于是我将最简单的“出”字进行分解:“‘山’小朋友们都认识,两个‘山’落在一起,这个字念出版社的‘出’,你只要在出的下方找到有这个字的一小行字,就是图书的出版社。”

根据老师的提示幼儿都找到了图书的出版社。

萱萱:“我的这本书出版社在上边,林林的书在上边。”

潇潇:“我这本是明天出版社。”

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图书的结构是不清晰的。因此我向幼儿讲解了图书的结构有封面、书脊、蝴蝶页、书名页、内文、封底,来帮助幼儿认识图书的结构,也为后续制作图书做了相应的经验准备。

师幼共同梳理后,我再次请幼儿探究图书,尤其是第一次探究没有发现的部分。

《纲要》中指出“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等品质。”教师运用“五步教学法”给了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地探究图书中都有些什么,最后师幼共同小结来梳理经验。在探究中幼儿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专心、细心、耐心地探究,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在探究和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图书的结构不了解时,及时进行讲解,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达到师幼经验的共享,帮助幼儿形成新的经验,为幼儿的探究及后续制作图书提供支持。

02

价格是多少?

在幼儿探究图书的“秘密”的过程中,大宝说道:“书的后面有这个条形码。”

洋洋补充道:“这下边有数字。”

潇潇猜测道:“这是10块钱。”

诺诺迷惑地说:“我这书后边写着129。”

齐齐:“我的书是300,你看3后边两个0。”

从幼儿的讨论和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表示价格的数字很感兴趣,但是对于价格的正确读法是不清楚的。

《指南》中提到“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基于幼儿对图书价格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探究图书价格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生活中物品的价钱,我引导幼儿收集了一些带有条形码和价格的物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其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和讨论。

诺诺指着自己的记录纸和卢玉讨论着:“这个是十二点八十元。”

子庆拿着收集来的书茫然地说:“这书后边有条形码和数字,我不知道是多少钱?”

在第一次的探究结束后,请幼儿进行分享。潇潇:“我带的卡是99元,这个我认识。”

诺诺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分享:“第一个是十二点九元,第二个是十二点八十元。”

这时我问道:“你们觉得诺诺分享的对吗?”

洋洋迫不及待地说:“对的,就是这么读。”

豆豆拿着自己收集来的图书不开心地摇着头:“我记录下来,但我看不懂。”

这时玥然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我妈妈告诉我,点最后边的零代表什么都没有,不用读。”玥然地分享解答了幼儿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我追问道:“点后边的不用读,如果零在点前边是否用读?”

宸宸:“应该用读。”

其他的幼儿也赞同宸宸的答案。我和幼儿一起进行了总结,先读点前边的数字,然后读点,点后面的数字要读出来,如果最后都是“0”可以省略不读,如果点后边有数字或者点后边“0”在数字前要读出来。

掌握正确读价格的方法后,幼儿们再次尝试认识记录表的价格。相比第一次的探究,班级幼儿基本都能正确读出价格,并会正确读点前和点后的零。

萱萱在分享的过程中把书后不是价格的其他数字抄录了下来。

诺诺:“你这个不是价钱。”

萱萱说道:“这就是我从书后边条形码上抄下来的数字,还有,你看书前边也有数字。”

子嘉在分享时抄了一串条形码上边的数字:“这是我找到的,我不会读。”

洋洋指着记录纸说道:“你这也不是价钱。”

原来幼儿知道价格是书后的数字,但是哪些数字是价格却不清楚。我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幼儿,问道:“谁有好方法一下就能找到价格?”

齐齐:“价格的后边有‘元’字。”

然然:“价格挨着条形码。”

小毅:“价格有点,条形码的数字没有点。”

本次认识图书价格活动的开展来源于幼儿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始教师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预想到的是帮助幼儿认识元、角、分,但在过程中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把问题先抛给了幼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读价格的总结,教师再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和纠正,幼儿的相关经验就形成了。这样用幼儿的方式解决幼儿的问题,幼儿更为容易理解和掌握。

《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活动中幼儿通过记录、分享丰富了对于物品价格的认识,充分感受到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在探究中能够运用图示和符号进行记录,在分享的过程中能用清楚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发展了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03

我们的图书

在讨论主题方向的时候,天天说道:“咱们一起做一本特别有意思的图书,让每个小朋友都喜欢。”

其他的幼儿纷纷附和着:“这个办法好。”

幼儿对制作一本有意思的图书很感兴趣。 《指南》中提到“5-6岁的幼儿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图书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能猜想故事的发展情节、创编和续编故事。”制作图书的活动能够为幼儿的阅读和书写做准备,因此我和幼儿一起开展了“我们的图书”活动。

(一)我的图书制作计划

幼儿在探究“图书里有什么”的活动中已经对图书有了新的经验认识,于是我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有意思的图书?

天天:“内容精辟。”

宸宸补充道:“故事要有很多页。”

然然:“要有图和字、书封面、条形码。”

庆庆:“做一本关于魔法城堡的,里面有小精灵、魔法。”

义哲:“图要大一点,可以保护小朋友的眼睛。”

基于这些经验,幼儿开始小组合作探讨本组要制作的图书计划。

计划做好后,幼儿进行了分享。

庆庆:“我们想做一本关于魔法城堡的,里面有小精灵、魔法。”

义哲:“图要设计得好看还要大一点,可以保护小朋友的眼睛。”

齐齐:“书的图片要多,作者是齐齐。”

(二)我绘制的图书

做好计划后,幼儿们一起合作,开始画本组的图书。

然然在绘画的过程中跟同组的人商量着:“先协商页码,把每页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分工涂色,我们一共有14页。”

满满指着自己的作品:“我画的是奇怪的幼儿园,每天幼儿园都不一样。”

天天自豪地说:“我画的关于赛车的,放进图书区,一定抢着看。”

图书画好后,老师准备了小木夹,幼儿把自己组已完成的书页进行了整理并用小木夹夹上。

(三)图书装订

绘画完成后,在讲述本组图书内容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

魔法城堡组的幼儿出现了拿一页讲一页的问题,翻阅讲述很不方便。

潇潇分享道:“讲着讲着就掉了。”

小玉皱着眉:“我这一翻页夹子就掉了。”

无独有偶,其他组幼儿也遇到了装订的问题,希希:“我们用木夹子夹辅助,讲述的时候一翻页就会掉,总是需要重新固定。”

大宝:“我们用胶棒来固定的,方向粘反了,想要撕开重新粘,书页就坏了。”

小满:“我的图书制作完了,我用的这个鱼尾夹夹不动。”

针对图书装订的问题,我们一起进行了讨论。我把幼儿遇到的问题抛出来:“关于书页不好找,有什么好方法?”

潇潇:“我们魔法城堡组把每一页都用数字标好,这样按数字顺序排序就方便找了。”这个方法帮助小满解决了找不到页的问题。

关于夹子夹不住、捏不动的问题,我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说道:“寻找你认为适合装订图书的工具。”

洋洋第一个发现了老师新投放在电脑桌的订书器,他看到后说:“老师,这个我家里有,我可以借这个用用吗?”

我微笑着向他点头道:“当然可以。”

洋洋取过订书器,开始装订起来。旁边的江阳发现后,说道:“你借我用用好吗?”

江阳也用订书器装好了本组的图书。

由于钉子钉得往里了,洋洋在打开书的时候出现了打不开书的情况,他又找来剪刀,取下钉子。这一次他看好了距离,重新进行了装订。这一次装订好了,他拿着自己装订好的书跟同伴进行分享。

子嘉看到用订书器订好的书后便询问:“这是用什么订的?我也想用。”

于是洋洋把自己发现的工具和使用方法也分享给了子嘉。

(四)和家长分享故事

图书完成后,然然笑着问我:“我想把图书带回家讲给妈妈听可以吗?我们还没记录文字,我想请妈妈帮忙。”

经过然然的提议,很多幼儿都想讲给自己的家长听。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充分发挥家长及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我同意了幼儿们的这一想法。由于我们的图书是小组合作进行制作的,因此幼儿们就谁把书带回去合适进行了讨论。

子庆:“得选一个讲得好的。”

萱萱:“得记得小任务。”

芊芊:“家长要会写字。”

根据幼儿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小代表将制作好的图书带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请家长帮助做记录。

图书带回来之后幼儿进行了分享讲述,并和之前的图书进行了对比。

满满:“现在我的图书更加丰富了。”

安安:“现在我的图书也像真的图书,谁都能看得懂了。”

小毅:“我们的图书更完整了。”

在制作图书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开始幼儿能够小组合作,商量制定本组制作图书的计划,并能用数字、图画和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现书的装订问题,师幼共同分析问题,最终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解决装订的问题,表现出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讨论、选择代表和讲给家长听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在绘画图书的过程中,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04

选择什么故事表演

下午的过渡环节,天天走到我身边:“老师,我们可以故事表演吗?我看过哥哥姐姐故事表演可真有意思。”

我将天天的话讲给班级的幼儿听:“天天想进行故事表演的活动,你们感觉如何?”

小毅:“看过哥哥姐姐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很好。”

毛豆疑惑地问:“我们也演白雪公主的故事吗?”

漾漾边说边比划着:“我想演奥特曼。”

小满:“我想演西游记。”

幼儿们积极表达着想演的故事,从中可以发现幼儿对于故事表演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指南》中提到“幼儿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和背景。”因此我们将故事表演确定为班级下一个阶段的活动。

当说到表演故事的时候,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到底表演什么故事,大家众说不一。于是,我问道:“你们想表演什么故事?为什么?”

幼儿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并将自己组的想法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后小朋友们进行了分享。

小满自信地说:“我认为演西游记合适,因为小朋友喜欢。”

小毅:“我们选择赛车大赛和奇妙的幼儿园。”

希希反驳道:“你的汽车大赛缺少很多东西,而且还需要很大场地,也不安全。”

小毅眼睛放着光:“那我们演新编的奇妙的幼儿园。”

希希反驳道:“这个是你们自己编的,别人都没听过。”

皓淞很淡定地说道:“我们应该选择大家都听过的故事。”

漾漾分享道:“我们想演奥特曼的故事。”

子庆反驳道:“你这个都穿越了,情景效果不好展现,虚幻得多。”

希希补充道:“我认为小红帽可以,因为任务少,小朋友可以扮演花朵,小篮子我们可以搜集到,房子可以搭建。”

天天:“我们先开始讨论表演拔萝卜,但是大家都说这个演过了,我们又选择了三只小猪,这里边有4个人物,但还需要小朋友扮演花草。”

通过幼儿的分享,师幼共同总结出选择故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小朋友要喜欢。

2.大家都听过的故事,别人能看懂。

3.要考虑表演的安全性和场地安全。

4.要有适当数量的人物(角色)。

5.考虑准备的物品能不能实现。

根据以上讨论出的原则,我们进行投票来选择故事。

经过民主投票,我们最终确定表演的故事为:小红帽和三只小猪。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倾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在讨论选择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幼儿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幼儿能够认真倾听,并能在倾听后就分享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指南》“5-6岁幼儿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当别人说到漾漾的想法不宜进行表演的时候,漾漾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改正。

05

故事表演

(一)制定排练计划

要表演的故事确定好了,我们就角色分工展开了讨论。

二宝笑着说:“我想表演小红帽。”

林林不紧不慢地说:“我想讲故事。”

满满坚定地说:“我要扮演大灰狼。”

天天:“我想演猪老三。”

随后,我们共同讨论:排练前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小哲举起小手说道:“要先确定好故事。”

淼淼认真地说:“要选择一个角色,不能总是换。”

江阳补充道:“还需要道具。”

潇潇不紧不慢地说:“需要小猪的头饰和衣服。”

林林:“需要主持的。”

通过讨论,幼儿知道了需要进行人员分工和道具两方面的准备,于是便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讨论并制定本组的排练计划。

三只小猪组在角色和人员分工时,浩淞首先选择当猪老大,卢玉也想当猪老大,由于是浩淞先选择的角色,因此其他组员都说:“猪老大已经有人选了,你选个其他的角色吧。”而卢玉却撅着嘴巴,摇头表示不愿意。其他成员看见此景不知如何是好,一时间变得沉默。

此时我及时介入:“卢玉很想当猪老大,不愿意换角色,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大宝思索着:“浩淞你愿意换个角色吗?”

浩淞:“没有人当猪妈妈,我来当猪妈妈吧。”

此时我向浩淞竖起了大拇指,并说道:“你是一个有团队意识的孩子。”其他幼儿也不约而同地向浩淞竖起了大拇指,浩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组成员分工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友好相处,当遇到问题和冲突后能协商解决问题。

(二)故事表演排练

在做好计划后,我们再次回顾了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学习了歌曲《小红帽》等,为排练做好了充分的经验准备。

之后,幼儿为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准备,希希早晨从家中拿来了红色的裙子,准备给小红帽穿;小满制作了大灰狼的头饰和锋利的爪子;大宝制作了大灰狼的粗尾巴。幼儿准备了很多道具,表现出了对表演活动的期待。

活动开始了,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排练本组的故事。

潇潇组缺少了旁白,潇潇提议由自己承担旁白的工作,诺诺说道:“那咱们就没有外婆了呀,你不能换角色。”

潇潇不服气地说:“那旁白也没人呀。”

听到幼儿的争论,我走到他们身边,说道:“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这时潇潇撒娇地说:“让我爸爸演外婆。”

第一次的排练活动正好遇到了家长开放日,潇潇的爸爸也很配合,一同意担任旁白这一任务。

排练结束后,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展示。

第一组是潇潇爸爸参与的小红帽组。幼儿们的展示开始了,她们有序等待,声音洪亮,只见满满扮演的大灰狼挥舞着爪子,小红帽唱着甜美的歌声,旁白有序地讲述着……表演结束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只小猪组的幼儿在展示的过程中,出现了旁白的声音不够洪亮的情况,在表演的过程中小演员该上场时没有上场,有的幼儿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有的幼儿声音过小导致小观众听不清楚的现象。

表演结束后,师幼共同进行了评价。

庆庆迫不及待地说:“满满表演的大灰狼很好。”

我追问道:“你觉得他哪里表演得好?”

庆庆补充道:“表演的大灰狼声音粗粗的,掉到水里时大灰狼一下就躺在地上了。”

小毅:“该猎人上场时,猎人没上场,而且声音有些小。”

琳琳笑着说:“我们组的小红帽声音很甜美。”

多米:“小演员要听着旁白说的话,我们组都没听。”

我们一起对这次表演进行了总结:

1.大灰狼表演得很凶猛很形象,小红帽的声音很甜美,表演的时候声音要像,动作要表现出来。

2.表演时不能用力撞到小朋友。

3.表演时要小组一起配合,不走神,旁白和角色要配合。

4.小演员不能站成一排,要面向观众。

在角色分工的过程中,角色有冲突的幼儿能友好地进行商量、讨论和协商。比如,潇潇与诺诺发生讨论的冲突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己协商解决,与同伴友好合作与相处。在排练和展示表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动作展示等表现出良好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指南》提到“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在探究图书、认识价格、制作图书和表演故事的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在探究图书中充满好奇心;在制作图书中充满学习兴趣;在绘画图书中认真专注,遇到困难不放弃;在制作图书中乐于想象和创造;在故事表演过程中积极主动准备道具,敢于探究和尝试。

语言领域:《纲要》指出“幼儿应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在讨论和分享的环节中,语言表达始终贯穿其中。幼儿在遇到图书装订的难题时,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并能按顺序说话,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在选择故事时,能对看过的图书说出自己的看法,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发展了书面表达的初步技能。

社会领域:《指南》提到“5-6岁幼儿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幼儿能将西游记、小红帽等自己喜欢的、有趣的故事与大家进行分享,表现出与人交往的意愿;在角色分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友好协商分工;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能一起想办法,表现出自尊、自主、自信;在排练中努力表演,想要自己组呈现的效果好,表现出了初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艺术领域:《指南》指出“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背景。”幼儿在故事表演活动中,能自主表演,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等,具有出色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科学领域:幼儿在观察、记录、分享生活中物品价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正确读出物品的价格,也感受到了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初步促进了其数概念的形成。此外,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也在寻找价格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教学反思

优点:

1.课程的开展以幼儿为主体

主题活动的方向来源于幼儿发现图书区没有人参与的问题,并进行集体投票最终确定主题。教师在了解幼儿关于图书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做过什么、还想做什么的基础上,梳理出本班主题课程开展的网络图。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表演故事、演唱歌曲《小红帽》和认识图书的价格等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遇到的问题。

2.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幼儿提出想要制作图书时,教师结合《纲要》《指南》和《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幼儿发展的目标,对幼儿进行支持和肯定;在幼儿遇到不认识图书价格的问题时,教师及时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探究其正确的读法;当幼儿提出想要进行故事表演,却没有一点表演的相关经验,且收集来的图书又不能当作表演的剧本使用时,教师引导幼儿寻找适宜的故事;在感知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人物心理,并尝试用自己的动作方式进行表达与表现。

不足:

1.主题活动中各领域分布不均匀

目前进行的主题活动中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活动不丰富,在后续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会注重这两个领域的丰富和整合。“寻找书中的秘密”活动中幼儿对书中的数字也比较感兴趣,可以开展相应的数字活动以此来补充科学领域;幼儿对于《向日葵》图书中的种植向日葵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带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图书中的一些内容都有涉及健康领域,后续要进行丰富。

2.图书制作不够完整

由于活动刚开展一个月的关系,幼儿进行到制作绘画和装订图书的环节,幼儿的原有计划还没有全部完成,书壳和其他幼儿感兴趣的部分还没有深入进行。

进一步改进:

1.兼顾五大领域。将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内容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如将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应用到户外体育游戏中或者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开展种植向日葵的活动,关注幼儿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2.活动纵深开展。后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继续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幼儿提到的制作书的环衬、硬书壳、如何让自己的图书变得有意思(立体书、炫彩书、翻翻书)等等,师幼共建课程,继续探究和丰富主题活动。

3.跳出图书看图书。图书的活动内容是很宽泛的,当前的活动局限于制作和表演,后续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继续进行,也可以跳出图书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让主题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扫码关注我们 ★

润泽心灵 承载幸福

撰 稿 人 |王文娟 詹鑫 王怡

文字编辑 | 刘晶晶

微信编辑 | 王若竹

审 核 |于秀霞 刘胤

推荐内容